面對特朗普在氣候政策和新能源項目上的嚴重倒退,美國科學家終于坐不住了。
9月2日,逾85名頂尖氣候科學家表示,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能源部近期發(fā)布的一份氣候評估報告不符合科學誠信標準 —— 該報告是典型的偽科學,并正被用于為廢除聯(lián)邦溫室氣體監(jiān)管政策提供依據。
以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安德魯?德斯勒和羅格斯大學教授羅伯特?科普為首的這批科學家,在9月2日公眾意見征集截止前,提交了一份超400頁的評論報告,對美國能源部那份氣候評估報告進行了全面駁斥。
今年7月29日,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能源部(DOE)成立了一個“氣候工作組”,發(fā)布了一份氣候評估報告,這份能源部報告由5名對主流氣候科學持懷疑態(tài)度的研究人員撰寫,旨在為廢除關鍵的聯(lián)邦溫室氣體監(jiān)管政策提供依據,甚至將氣候變化描述為“可能帶來益處”。
在提交的意見函中,科學家們發(fā)出警告,這份政府報告可能對全球氣候治理和美國環(huán)境保護政策造成深遠負面影響。
科學家的意見函以“同行評審”形式,對特朗普政府報告進行了長篇幅、逐點的反駁,并認為“這是科學的恥辱”。

圖說:2024 年 10 月 3 日,美國北卡州阿什維爾的斯旺諾阿河沿岸被颶風造成的洪水破壞。
來源:Getty Images
01“氣候工作組”的新氣候報告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20日上臺以來,多次通過行政命令推動能源和環(huán)境政策的重大變革,其中包括放松對化石燃料行業(yè)的監(jiān)管、撤銷奧巴馬時代的氣候政策,以及退出《巴黎協(xié)定》。
作為這一系列政策的一部分,美國能源部在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的領導下,組建了“氣候工作組”,并于7月29日發(fā)布了一份141頁的氣候評估報告。
該報告由賴特親自挑選的5名研究人員撰寫,包括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分校的約翰·克里斯蒂(John Christy)和羅伊·斯賓塞(Roy Spencer)、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史蒂文·E·庫寧(Steven E. Koonin)、佐治亞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朱迪思·柯里(Judith Curry),以及加拿大經濟學家羅斯·麥基特里克(Ross McKitrick)。

圖為美國能源部長賴特。
這五人均以質疑氣候變化的嚴重性而聞名,報告中甚至提出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益處”,例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有助于農作物生長。
能源部報告發(fā)布的同時,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EPA)提議撤銷2009年出臺的“危害認定”(Endangerment Finding),該認定明確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構成威脅,是美國多項氣候監(jiān)管政策(如針對機動車和發(fā)電廠的排放標準)的法律基礎。
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在其擬議規(guī)則中多次引用能源部報告的草案內容,引發(fā)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批評。
02科學界迅速回應:存在四大硬傷
面對美國能源部報告,85名氣候科學家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安德魯·德斯勒和羅格斯大學教授羅伯特·科普的帶領下,迅速組織起來,通過社交平臺Bluesky發(fā)起協(xié)作,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了這份434頁的評論報告。
報告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體例為藍本,逐點反駁能源部報告中的錯誤和誤導性內容。
德斯勒在接受美國CNN采訪時表示:“這份報告是對科學的嘲弄。它表面看似具有科學性,實則是一篇寫得糟糕的博客文章,充斥著錯誤和偏見。”他指出,能源部報告不僅未經過同行評審,還通過選擇性引用和斷章取義的方式,試圖制造“氣候科學存在爭議”的假象。
評論報告的核心批評包括以下四點:
一、作者選擇偏頗,缺乏代表性
科學家們指出,能源部報告的五位作者均以質疑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而聞名,且由能源部長賴特親自挑選,明顯違反了1972年聯(lián)邦咨詢委員會法案(Federal Advisory Committee Act)關于成員構成需體現(xiàn)“觀點平衡”的要求。評論報告稱:“這五人似乎是為推廣能源部領導層青睞的特定觀點而被招募的?!?/span>
例如,約翰·克里斯蒂和羅伊·斯賓塞長期主張氣候變化的危害被夸大,而朱迪思·柯里則多次抨擊氣候科學中的“危言聳聽”。史蒂文·E·庫寧和羅斯·麥基特里克也分別提出氣候科學“尚無定論”或“并非重大問題”。這些觀點與主流氣候科學界的共識——即97%以上科學家認同人類活動是全球變暖主要原因——形成鮮明對比。
二、缺乏同行評審與透明度
根據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關于“高影響力科學評估”的規(guī)定,聯(lián)邦機構發(fā)布的科學報告需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涉及數百名專家和多輪公開評審。然而,能源部報告未遵循這一流程,其工作組的會議也在秘密進行,未向公眾公開。
羅伯特·科普表示:“當我們意識到能源部不會組織此類評審時,科學界自發(fā)行動起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評審工作?!痹u論報告還指出,能源部報告約11%的引用文獻來自五位作者自身研究,這一比例遠高于IPCC報告(約2%),顯示出嚴重的“自我引用”傾向,缺乏客觀性。
能源部發(fā)言人本·迪特德里希辯稱,報告已由“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和國家實驗室的內部研究人員”進行評審,并通過公眾意見征集期接受更廣泛的反饋。然而,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內部評審”無法替代獨立的同行評審,且公眾意見征集期僅30天,時間過短,限制了全面的科學討論。
三、證據選擇性篩選,誤導公眾
評論報告詳細指出,能源部報告通過“刻意篩選”證據,忽略主流科學發(fā)現(xiàn),突出孤立或已被證偽的觀點。例如,報告提及20世紀30年代美國“沙塵碗”時期的極端高溫,卻未將其與全球氣候趨勢對比,也未提及當前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和強度的增加。
此外,報告錯誤解讀了氣候系統(tǒng)對碳排放的敏感度,并將太陽活動強度作為地球升溫的主要原因,這種說法已被科學界廣泛駁斥。德斯勒直言:“報告關于氣候驅動型極端事件的章節(jié)完全不知所云,作者顯然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yè)知識?!?/span>
華盛頓大學教授麗貝卡·諾伊曼補充道:“當‘全盤否認氣候變化’站不住腳時,他們轉向了‘淡化危害、夸大益處’的策略。這與煙草行業(yè)制造爭議的策略如出一轍?!?/span>
四、預設結論,服務政治目的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能源部報告的真正目的是為特朗普政府廢除2009年“危害認定”提供科學依據,而非客觀呈現(xiàn)氣候科學的研究成果。
評論報告指出,報告刻意忽略與結論相悖的研究,曲解其他學者的成果,甚至濫用數據。例如,多名氣候科學家的研究在報告中被錯誤引用,他們公開表示自己的成果遭到扭曲。
印第安納大學氣候科學家克里斯托弗·卡拉漢表示:“這份報告的目的是支持特定的政策決策,而非對氣候科學進行中立分析。”他強調,廢除“危害認定”將使美國針對機動車、發(fā)電廠和油氣行業(yè)的排放監(jiān)管政策陷入癱瘓,嚴重威脅公共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

圖為安德魯·德斯勒教授。
03科學家能阻止特朗普的倒退嗎
除了85名科學家的評論報告,美國氣象學會等權威機構也對能源部報告提出批評。該學會在8月發(fā)表的聲明中表示:“能源部報告強調非主流觀點,無法代表科學界的共識。”聲明還指出,報告中的許多論點“早已被科學界探討并駁斥”,其選擇性篩選的做法“淡化了氣候變化的危害”。
羅文大學氣候科學家安德拉·加納表示:“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花數周時間與數十名科學家一起糾正政府報告中的錯誤,但當前的情況迫使我們站出來?!?span textstyle="" style="color: #021EAA;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她將能源部報告形容為“充斥虛假信息的鬧劇”,認為其目的是為放松氣候監(jiān)管提供借口。
美國能源部報告于7月29日發(fā)布后,開啟了為期30天的公眾意見征集期,至9月2日截止。據悉,能源部收到了超過2000條公眾意見,其中包括85名科學家的434頁評論報告。環(huán)境保護署廢除“危害認定”的擬議規(guī)則仍在意見征集階段,截止日期為9月22日,已收到近8萬條反饋。
德斯勒警告,如果能源部報告的結論被用于政策制定,將對美國的氣候行動和全球氣候治理造成嚴重阻礙。他表示:“這份報告絕不可能通過科學期刊的同行評審。他們試圖改寫科學規(guī)則,因為在真正的科學界,他們無法獲勝。”
根據Carbon Brief的分析,若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持續(xù)實施,到2030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5年增加40億噸,相當于全球氣候治理的重大倒退。
科學家們強調,盡管特朗普政府試圖淡化氣候變化的危害,科學界的共識依然堅實: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正在加劇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IPCC和《國家氣候評估報告》等權威研究表明,氣候變化的影響已遍及全球,亟需采取行動。
隨著公眾意見征集期的結束,特朗普政府將如何處理這些批評仍不明朗。但科學家們希望,他們的努力能促使政府重新審視氣候政策的科學基礎,確保公共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得到保護。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chuàng),轉載需注明來源。